3月28日,中国教育报以《努力成为服务关键领域发展的“单项冠军”》为题发表我校校长魏世忠理论文章,原文如下:
日前,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怀进鹏赴浙江省调研,提出要持续推进大学分类评价改革,根据高校属性进一步优化多元分类评估指标体系,鼓励各类高校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,推动部分高校做好服务关键领域发展的“单项冠军”。这一要求具有现实意义。新时期高校建设,要始终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,从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角度,准确理解和把握服务关键领域发展的“单项冠军”的深刻内涵。
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提出“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、特色发展”。2020年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明确,“推进高校分类评价,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,办出特色和水平”。然而受传统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,部分量化指标的权重较高,导致一些特色类院校追求“大而全”的学科专业门类,不断向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,一些院校甚至热衷“做整合、凑资源、拼体量”,看似办学能力大幅增强,而实际服务和产出能力并没有实质性提高。
怀进鹏部长指出,更加积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“破题”,更好服务各地高质量发展需求;加强有组织科研,发扬集体智慧,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“人无我有”的战略优势任务、“人有我强”的战略必争任务、“人强我优”的战略制胜任务上有更大功绩。这无疑对高等教育勇担科研创新使命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,对推动教育评价模式从“重规模、重数量、重成果”向“重创新、比贡献、讲质量”,加快构建分类分层的多元评价机制转变,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
高等教育的评价机制应该更加科学。应当结合高校办学定位和发展实际,通过科学确定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考核评价体系,科学引入常态化监测、多元化评价、第三方评价、贡献度评价等手段,引导不同类别的高校“分赛道”竞速发展。在资源配置上,应注意区分院校类别,避免资源向“双一流”高校过度聚集。培养学术研究、应用研究人才要注重厚植专业基础,突出学术科研创新能力培养;培养应用技术、应用技能人才要注重产教融合,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。
高校要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。高校要始终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聚焦“四个面向”,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,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新的要求,将发展的目标和着力点放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。要积极承担国家项目课题,在助力国家和行业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中彰显自身地位。要综合校地两方面的特色优势,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,主动承担重大课题和“揭榜挂帅”任务。要真正深入地方行业企业掌握“痛点”“堵点”。要开展有组织科研,探索实施“PI”制,以学术带头人、首席科学家为核心组织集智攻关,帮助社会解决实际问题,提升科研创新实力和社会贡献度。研究类高校要重点关注前沿科技难题、基础领域研究、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,应用类高校要重点关注技术方案、加工工艺等方面的攻关,重点关注培养“立即上手”的人才,通过“各展所长”努力成为“单项冠军”。
高校要加速推进改革创新。要将改革创新作为提升科研创新和服务发展能力的重要牵引,重点推进高校结构布局、学科学院、专业结构“三个调整优化”,结合自身实际,加快推进内部治理体系、学科学院优化、科研体制机制、人才评价管理、人才培养模式“五项改革”。要探索实施“大部制”“学分制”“院办校”等改革,打造一流创新生态。要以社会需要为牵引,加快学科汇聚和交叉融合,积极搭建高端科研平台,加强基础研究,发挥好基础创新主力军和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作用。要高度重视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,建立多元成果转化机制,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、走进产业链,努力在细分领域产出标志性成果。
高校建设要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、重要使命、战略基础,注重发挥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,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彰显办学实力,努力成为服务关键领域发展的“单项冠军”。
来源:中国教育报
链接地址:http://paper.jyb.cn/zgjyb/html/2023-03/28/content_621776.htm?div=-1